D下述哪一個「仁」字的義涵,和其他的不同?
(A) 雍也「仁」而不佞
(B) 「仁」者樂山
(C) 人而不「仁」如禮何
(D) 殷有三「仁」焉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A)
或曰:「雍也!仁而不佞。」子曰:「焉用佞?禦人以口給,屢憎於人。不知其仁,焉用佞?」
譯文
有人說:「冉雍這個人有仁德,很溫厚,但是口才不好。」孔子聽到以後說:「何必一定要口才敏捷流利、阿諛諂媚呢?用應答流利的口才、尖酸的言語來反駁別人,心裡只想佔上風,就常常惹人討厭,結下怨恨。至於冉雍是否夠得上『仁』字,我不知道,但何必一定要講究捷利諂媚的口才呢?」
(B)
《論語.雍也》:「子曰:『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』」
譯文
有仁德的人安於義理而敦厚篤實,像山一樣穩定不移,所以喜愛山。
(C)
子曰:「人而不仁,如禮何。人而不仁,如樂何。」
譯文
孔子說:「一個人失去了仁德,禮節還能發揮什麼作用呢?一個人失去了仁德,所演奏的音樂,又能達到什麼效果呢?」
(D)
《論語.微子》
「微子去之,箕子為之奴,比干諫而死。孔子曰:『殷有三仁焉。』」
譯文
微子離開了紂王,箕子做了他的奴隸,比干被殺死了。孔子說:“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!”
*指殷代有微子、箕子、比干三個賢人。
三人勸諫紂王,不被採納,微子離去,箕子被貶為奴隸,比干遭到殺害,俱以仁德見稱於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司馬牛問仁。子曰:「仁者其言也訒。」曰:「其言也訒,斯謂之仁已乎?」子曰:「為之難,言之得無訒乎?」
譯文
司馬牛向孔子請教「仁」的問題。孔子回答說:「仁者說話(很謹慎)像是有所難言的樣子。」司馬牛再問說:「說話像是有所難言的樣子,就算是仁者了嗎?」孔子說:「(仁道)做起來很難,說話能不像是有口難言的樣子嗎?」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