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以下有關杜威(J.Dewey)教育哲學的敘述,何者錯誤?
(A)教材離學生生活經驗愈近愈好
(B)教育即指導
(C)教育是自身的目的
(D)教法重視反省思維

--------------

1)教育即生活(需要):教育是人類求生存的一種形式,而生活是自我更新的歷程,社會透過教育承傳轉化文化經驗,以求群體生命的永續價值,故教育活動是社會整體及其個別成員生存發展之所繫。

2)教育即社會功能:學校教育的功能在於淨化文化遺產、條理化或簡化教育內涵、平衡及融合不同族群文化,以培養和形成統體/社群/民主社會的情感與共識;學校是小型社會,但學校教育無法取代在社會互動關係中的非正式教育,鼓勵兒童多參與校外社會活動,有益社會心靈之塑造,故教育是否發揮功能,即「在非正式和正式、偶發和刻意的教育間,取得適當平衡」

3)教育即指導:指導原則是空間的聚焦與時間的延續,以重視被指導者的發展序階和主動性,而避免教育落入強迫的學習方式,如鼓勵兒童參與團隊合作的活動,即在自然情況下,發展兒童興趣與能力,並成就一種自發的內在控制力量

4)教育即生長:教育是協助未成熟個體展開主動適應力的過程,即個體為了因應或改變環境,而不斷在經驗上重組和更新,因此「生長」和「發展」是教育歷程所表現出來的特質。

 

Dewey 重視 反省性教學,倡導,學校如工廠,學生如股東

 

「反省性教學」主要源自於杜威的「反省性行為」(reflection action,和熊恩(Schon1983)的「在行動中反省」(reflection in action等觀念

 

反省教學認為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乃是一種動態的辯證關係。實踐行動須透過反省為前導,來檢證理論的適切性與有效性;若經否證,即獲致更高層次的超越,對理論作部分修正,而得到一較新但仍為暫時性的理論,然此理論已較前理論更適用。

 

教學並非單純資訊傳遞的「詮釋性」轉換過程,教室內所有知識的產生,都與師生的主動作為,及其詮釋理解的互動機制密切關聯。

 

教師必須隨時處在「改變」當中,透過反省的行動,持續個人的專業學習,並且不斷融合理論與經驗,才能精確的掌握有效教學的方法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杜威(J.Dewey)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ent 的頭像
    Vent

    光在哪,神在那。

    V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