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代表學派
1.Taylor 科學管理理論
2.Fayol 行政管理理論
3.Weber 科層結構理論
4.Simon 行政行為理論
(1)有限理性
(2)決策運作三階段:1.情報活動 2.設計活動 3.選擇活動
(二)教育組織特性與理論
1.制度學派(Institutionalism)
(1)制度規範
組織行為之形成,乃基於社會感受與價值(Meyer & Rowan)
(2)合法性(legitimacy)
取得合法性(legitimacy),合法+共識→資源+運作,稱之為合法性支持/合理性迷思(rationalized myths)(Meyer & Rowan)
合法性來源:規範認可(regulatory endorsement)國家/政府主導(合法)+公眾認可(public endorsement)一般社會民眾接受(共識)
(3)基本建構
制度學派 | 制度→(影響)→行為 | 校長遴選制度→校長領導行為 |
行為學派→新馬克斯主義 | 行為→(影響)→制度 |
各校團體競爭 獲得權力→形成制度 |
(4) 同型化 (isomorphic)
指為了取得組織所處環境的合法性,使其與其他組織產生類似之歷程。
A.強制壓力(coercive pressure)
來自國家司法與政治之期待。
ex: 108課綱上路
B.模仿壓力(mimicry pressure)
來自同類組織之模仿學習。
ex: 教師觀課/教師專業社群
C.規範壓力(normative pressure))
來自社會機構化與其後所產生令人視為理所當然(taken-for-granted)之規範。
ex: 運動會/制服/畢業旅行/畢業典禮
(5)團體關係
焦點在組織成員彼此關係與連結上,而較少關注個別行為。(應避免樹大招風)
(6)社會實體 Social Reality
因為(2)+(4)的影響,學校運作「看起來有績效」比「真的有績效」重要。
塑造績效
step1:建構績效標語
step2:建構績效之指標與作為
step3:利用符號與儀式呈現(具象化)
step4:多元管道塑造形象
2.基層官僚理論(Street-level bureaucracy)
Lipsky基層官僚理論
(1) 工作負荷量大,理想很圓滿,現實很骨感
對積如山的作業、考卷,課程計畫撰寫,家長的要求
(2) 無法選擇顧客來源
義務教育學區內的學生都照單全收
(3) 影響範圍大
義務教育人數多、年限長
(4) 擁有自主裁量權
因應學生的程度調整難易度
Mintzberg專業官僚理論(Professional Bureaucracy) 公立中小學屬之
(1) 受專業知識訓練
例如:師資培育機構訓練過程
(2) 工作分類分層
例如:國小類/特教類
(3) 依靠成員專業,有適度的自主性
例如:教師專業自主
(4) 相信專業更勝於組織
(5) 運作與任務複雜,上層難以掌控
例如: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
3.鬆散結合理論(Loosely coupling theory) 關注於學校組織的教學端
(1)組織無政府理論(Organized anarchies)
Michael Cohen, James March, and Johan Olsen (1972)提出學校組織不適合古典理論,採用垃圾桶決定模式。
1.目標不明確
2.學校目標的方法與科技未被充分瞭解
3.參與變動性
垃圾桶決定模式四大要素
1.問題繁多
2.解決方案繁多
3.參與者流動
4.機會選擇
(2)結合理論 (Coupling Theory)
Thompson(1967)
- 主張組織最大問題在其不確定性(uncertainty)。
- 成員結合(coupling)的情況:
- 互惠式結合(reciprocal coupling),例如:醫院 (成員來回輪流完成工作)
- 循序式結合(sequential coupling),例如:一貫式作業的工廠(成員間一個個逐步完成工作)
- 聯營式結合(pooled coupling),例如:學校 (資源共享,保持各自獨立)
(3)鬆散結合理論 (Loosely Coupling)
Weick(1976)提出鬆散結合系統(Loosely Coupled Systems)
學校組織如同農業運作,即使農人棄之不顧,最後多少也有穀物產生,與一般商業機構不同。
學校組織特性:獨立性與疏離性。
4.雙重系統理論(Dual system theory) 關注於學校組織的教學端,加入行政端
Meyer and Rowan(1983)
- 行政與教學的隱性衝突
學校組織包含「行政官僚」、「教學專家」,前者高度結構化,後者鬆散結合化。
互動少、不同薪資結構、考績標準不一
- 校長約束力有限
校長職位的起源大多由學校主任參加甄試、教師工會的興起
校長的法職權(局部、間接的) | |
1時間的控制 | 課表/課後輔導 |
2對於學生分班的安排 | 特教背景教導特定班級 |
3教學形式 | 補救教學 |
4對於資源的控制 | 教學用品/儀器 |
-----------------
統整四項特性
1.勞力密集
2.基層官僚
3.鬆散結合
4.機構同型化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