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北遊于農山,子路、子貢、顏淵侍側。孔子四望,喟然而嘆曰:“于斯致思,無所不至矣。二三子各言爾志,吾將擇焉。”
子路進曰:“由願得白羽若月,赤羽若日,鍾鼓之音上震于天,旖旗繽紛下蟠于地。由當一隊而敵之,必也攘地千裏,搴旗執聝。唯由能之,使二子者從我焉。”
夫子曰:“勇哉!”
子貢復進曰:“賜願使齊、楚合戰于漭漾之野,兩壘相望,塵埃相接,挺刃交兵。賜著縞衣白冠,陳說其間,推論利害,釋國之患。唯賜能之,使夫二子者從我焉。”
夫子曰:“辯哉!”
顏回退而不對。孔子曰:“回,來,汝奚獨無願乎?”顏回對曰:“文武之事,則二子者既言之矣,回何雲焉?”
孔子曰:“雖然,各言爾志也,小子言之。”
對曰:“回聞薰蕕不同器而藏,堯桀不共國而治,以其類異也。回願得明王聖主輔相之,敷其五教,導之以禮樂,使民城郭不修,溝池不越,鑄劍戟以為農器,放牛馬于原藪,室家無離曠之思,千歲無戰鬥之患。則由無所施其勇,而賜無所用其辯矣。”
夫子凜然曰:“美哉!德也。”
子路抗手而對曰:“夫子何選焉?”
孔子曰:“不傷財,不害民,不繁詞,則顏氏之子有矣。”
【注解】
農山:山名,在魯國(今山東)境內。
侍側:在旁邊陪著。
喟然:嘆息的樣子。
于斯:在這裏。致思:集中心思思考。
旖旗:即旌旗。蟠:盤曲地伏著。舊註:“蟠,委。”
當:掌管,率領。
攘:奪取。或作排斥義。舊註:“攘,卻。”意為使敵人退卻。
搴旗執聝:搴旗,指拔取敵人的軍旗。聝,戰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。古代常以獲取敵入耳朵的多少來計功。舊註:“搴,取也,取敵之旖旗。聝,截耳也,截敵之耳以效獲也。”
漭漾:廣大貌。
縞衣白冠:白衣白帽。戰爭中穿這樣的服裝表示奮死一戰的決心。舊註:“兵,凶事,故白冠服也。”
辯:有辯才。
奚獨:為何只有你。奚:疑問詞,為何,如何。
薰:一種香草。蕕:一種臭草。
敷:布,施。五教:指父義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這五種德行。
導:教導。
原:平原。藪:水淺草茂的濕地。舊註:“廣平日原,澤無水日藪也。”
離曠:丈夫離家,婦人獨處。
凜然:態度嚴肅,令人敬畏的樣子。
抗手:舉手。
【譯文】
孔子向北遊覽到農山,子路、子貢、顏淵在身邊陪著。孔子向四面望了望,感嘆地說:“在這裏集中精力思考問題,什麽想法都會出現啊!你們每個人各談談自己的志向,我將從中做出選擇。”
子路走上前說:“我希望有這樣一個機會,白色的指揮旗像月亮,紅色的戰旗像太陽,鍾鼓的聲音響徹雲霄,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盤旋舞動。我帶領一隊人馬進攻敵人,必會奪取敵人千裏之地,拔去敵人的旗幟,割下敵人的耳朵。這樣的事只有我能做到,您就讓子貢和顏淵跟著我吧!”
孔子說:“真勇敢啊!”
子貢也走上前說道:“我願出使到齊國和楚國交戰的廣闊原野上,兩軍的營壘遙遙相望,揚起的塵埃連成一片,士兵們揮刀交戰。在這種情況下,我穿戴著白色衣帽,在兩國之間勸說,論述交戰的利弊,解除國家的災難。這樣的事只有我能做得到,您就讓子路和顏淵跟著我吧!”
孔子說:“真有口才啊!”
顏回後退不說話。孔子說:“顏回,過來,為何只有你沒有志向呢?”顏回回答說:“文武兩方面的事,子路和子貢都已經說過了,我還說什麽呢?”
孔子說:“雖然如此,還是各人說說各人的志向,你就說吧。”
顏回回答說:“我聽說薰草和蕕草不能藏在同一個容器中,堯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個國家,因為他們不是同一類人。我希望得到明王聖主來輔助他們,向人民宣傳五教,用禮樂來教導他們,使百姓不修築城牆,不逾越護城河,劍戟之類的武器改鑄為農具,平原濕地放牧牛馬,婦女不因丈夫長期離家而憂慮,千年無戰爭之患。這樣,子路就沒有機會施展他的勇敢,子貢就沒有機會運用他的口才了。”
孔子表情嚴肅地說:“這種德行是多麽美好啊!”
子路舉起手來問道:“老師您選擇哪種呢?”
孔子說:“不耗費財物,不危害百姓,不費太多的言辭,這隻有顏回才有這個想法啊!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原文】
孔子之楚,而有漁者而獻魚焉,孔子不受。漁者曰:“天暑市遠,無所鬻也,思慮棄之糞壤,不如獻之君子,故敢以進焉。”
于是夫子再拜受之,使弟子掃地,將以享祭。門人曰:“彼將棄之,而夫子以祭之,何也?”孔子曰:“吾聞諸:惜其腐諗,而欲以務施者,仁人之偶也。惡有受仁人之饋而無祭者乎?”
【注解】
鬻(yù):賣。
享祭:祭祀。
腐諗:腐爛,食物變質。諗:熟食。舊註:“同飪。”
④偶:同類。
⑤惡有:怎有。
【譯文】
孔子到楚國去,有一位打魚人獻給他一些魚,孔子不接受。打魚人說:“天熱市場又遠,已經無法賣了,我想扔到糞堆上,不如獻給君子,所以敢于進獻給您。”
于是孔子拜了又拜,接受了這些魚,讓弟子把地打掃幹凈,準備祭祀。弟子說:“打魚人本來要扔掉這些魚,而老師卻要用來祭祀,這是為什麽呢?”孔子說:“我聽說,怕食物變質而把它送給別人的人,是仁人一類的人。哪有接受了仁人的饋贈而不祭祀的呢?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原文】
魯國之法,魯人有贖臣妾於諸侯者,皆取金於府。子貢贖人於諸侯,而還其金。孔子聞之,曰:「賜失之矣!夫聖人之舉事也,可以移風易俗,而教導可以施於百姓,非獨適身之行也。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,贖人,受金則為不廉,則何以相贖乎?自今以後,魯人不復贖人於諸侯。」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