韻文(詩→詞→曲);(賦)
(一)詩 (詩經→樂府詩、古體詩→近體詩)
* 樂府、古體詩和近體詩的比較
1. 樂府詩
發展演變 |
1.樂府本為官署作品,掌國家祭典樂制,秦時已有之。 2.漢代樂府更張,至漢武帝時,以李延年為協律都衛,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,將所採民間歌謠加以整理,配樂歌唱。後人乃將樂府所採之詩稱為樂府。 3.後來詩人仿作,有的根據樂府舊譜創作新辭以入樂,有的只沿用樂府舊題書寫題意而不入樂,這些詩亦稱為樂府。 4.唐代詩人白居易、元稹等繼承樂府詩的諷諭功能,創作反應民生疾苦的詩篇,完全自立新意、新題,稱為新樂府。 |
內容 | 內容多敘事寫實,形式也相當自由,無句數、字數限制,不講究平仄、對仗,押韻較寬。 |
作品 | 宋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,上起唐虞,下迄五代,總括歷代樂府。 |
備註 |
1. 以入樂而言,有詞稱樂府者,如蘇軾之東坡樂府;有曲稱樂府者,如張可久之小山樂府。 2.不知作者之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,是中國長篇敘事詩的雙璧。 |
2. 古體詩
發展演變 |
1.兩漢已有古詩,古詩之名,始於唐,相對於唐代的近體詩而言。 2.古詩之產生可能受樂府詩影響,五言古詩至東漢班固之詠史詩正式成立,七言古詩至曹丕之燕歌行正式成立。 |
內容 |
五言古詩代表 (1)古詩十九首:作者不明,但大多為東漢末期作品,內容有描寫男女相思離別、感慨生命短促無常等。 代表人物 (1)東晉陶淵明: (2)南朝謝靈運:山水詩大家,謝脁繼之,經二人提倡,山水詩乃成為齊、宋兩代詩人主要題材。脁:ㄊ一ㄠˇ |
3. 近體詩
* 唐詩四期及其代表人物
發展演變 | 唐代新興詩體,亦稱今體詩。 | |
體制 | 絕句 |
1.又名:短句、斷句 2.淵源: (1)明 王夫之 《薑齋詩話》云:「絕先於律」。 (2)五絕自漢魏五言古詩來。 (3)七絕自南北朝樂府小詩(歌行)來。 3.特色: (1)唐人七絕大抵協律,可被之管絃,發為歌詠。 (2)每首四句,二、四句可押韻。首句可押,可不押。 (3)通常為散體,亦有用對句者。 |
律詩 |
1.特色: (1)每首八句,兩句為一聯(首聯-頷聯-頸聯-尾聯) (2)中間兩聯(頷頸)必須對仗。 (3)通常為散體,亦有用對句者。 2.完成五律格律者:宋之問、沈佺期。 3.完成七律格律者:杜審言。 4.七律第一:宋 嚴羽《滄浪詩話》,譽崔顥為唐人七律第一 |
|
排律 |
1.又名:長律 2.特色: (1)每首八句以上。 (2)除首尾兩聯外,均須兩兩對仗。 (3)偶數句須押韻,但可以換韻。 3.五排作者較多,七排作者較少。 |
|
特色 | 押韻 |
1.偶數句一定押韻,第一句可押,可不押。 2.限用平聲韻 3.不押韻末字限用仄聲韻 4.一韻到底,不可換韻,不可重複 |
格式 |
1.仄起式 2.平起式 |
|
平仄 |
三要點一補充 1.交錯 2.相對 3.相黏 補充:不可下三平、下三仄,句中不可形成仄平仄 |
|
對仗 | 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|
* 宋詩與唐詩比較
宋詩詩風的演變 | |
西崑體時期 | 奉李商隱、溫庭筠為宗,領導人是楊億,唱和者為劉筠、錢惟演等人。其詩以追求詞藻、好用典故,文字綺麗而語意輕淺。結果詩只剩外在形式,內容空泛。 |
宋詩體時期 | 奉歐陽修、梅堯臣為宗,經蘇軾、王安石等人鼓吹。此期詩重氣勢,亦體認詩文為載道的工具,填補了西崑體的空虛,是宋詩巔峰時期。 |
江西詩派時期 | 領導人為黃庭堅,發揚者有陳師道、呂居仁、陳與義等人。該詩派反對西崑體華靡詩風,師法杜甫、韓愈、孟郊、張籍,尚工力,重琢磨。並要求詩文文字有出處,尚險韻,形成瘦硬新奇、峭拔古樸之詩風。 |
南宋詩時期 |
南宋四大家:陸游、范成大、尤袤、楊萬里。 |
四靈派:徐兆、徐璣、翁卷、趙師秀。 其作詩過於講求鍊句鍊字,對後世影響不大。 璣:ㄐㄧ |
|
江湖派:戴復古、劉克莊。其詩格太卑,就詩學而言,殊不足輕重。 | |
宋詩特色 | |
1 |
(1)反映民生疾苦,揭露社會黑暗面。 (2)在外族入侵的歷史背景下,抒發愛國主義的精神。 |
2 |
理想:重理的訴求。 顯露:辭句較為顯露。 精細:對客觀事物的描摹刻劃,趨於求新、求細,纖毫不漏。對於用典、對仗、句法、用韻、聲調等又比唐人講究深入細微。 |
3 |
傾向議論化、散文化、哲理化,並以才學為詩。 (在詩裡講道理) 嚴羽滄浪詩話說:「以文字為詩,以才學為詩,以議論為詩」。 |
4 | 派別多 |
(二)詞
起源 |
詞又名詩餘,實由詩演化而來。詩發展至晚唐,無論古體、近體,都發展已盡,於是將整齊的句法變為詞。
|
格律 |
1. 不僅限制每句之長短,而且限制每字之平仄,或進一步限制平上去入,在格律上,比近體詩嚴格。 2.填詞的人要嚴格遵守詞牌的格律,依其句法平仄或四聲而作,完全依格律而填,所以叫做填詞。又因這格律是根據詞譜的聲音而來,所以又叫倚聲。 3.按照詞牌格律,詞或有換韻的情形,所押也平仄皆有。 |
體制 |
1. 詞調通稱詞牌,乃記宮調音節,由今之歌譜。 2.詞的類別: (1)小令:58字內 (2)中調:59~90字 (3)長調:91字以上 |
作家與作品
|
可信的詞大約在中唐前後,唐末五代,詞家漸多,後蜀趙崇祚編花間集,收溫庭筠、韋莊等晚唐及五代詞家十八人作品。 詞至北宋而大,可謂為宋代的文學代表,傑作亦多。以婉約為尚,蘇軾、辛棄疾自城豪放一派。 清代納蘭性德,其詞亦可觀。 |
(三)曲
曲之類別 | |||
曲 | 散曲 | 小令→ 一曲 | 僅可清唱 |
傘套→ 二曲以上(同一宮調) | |||
可加襯字 | |||
劇曲 | 雜劇 | 有科白 (科為動作,白為獨白或對話) |
|
傳奇 |
(四)賦
賦之流別簡表
時代 | 流別/別名 | 賦體特色 | 代表作家與作品 | ||
戰國 | 離騷 | 《楚辭》 | |||
荀賦 | 短賦 |
1. 是漢以前直稱為賦之賦體文字,篇章短小。 2. 採問答形式,似謎語。用以說理。 |
荀子(〈賦篇〉:理、知、雲、蠶、箴) | ||
兩漢 |
漢賦 |
古賦 大賦 |
1.篇幅長 2.辭藻華美,筆勢誇張 3.用字冷僻,表面華麗而艱深難懂 4.少押韻,少用典 5.賦之正體 6.漢代的主流文學 |
1.賈誼〈鵩鳥賦〉 *有濃厚的騷賦特質 2.杖乘〈七發〉 4.揚雄〈甘泉賦〉 *〈歸田賦〉篇幅短,內容寫個人情懷,啟魏晉六朝賦體以抒情為主的寫作方式。 ◎漢賦四大家: 鵩:ㄈㄨˊ |
|
六朝 |
駢賦 |
俳賦 小賦 |
1.篇幅短小 2.抒情多於鋪陳 3.題材豐富,風格明顯 4.受駢文影響,多用駢偶 5.多押韻,多用典 6.字句簡麗,題材擴大,表現作家的個性與情感。 |
魏 |
王粲〈登樓賦〉 |
西晉 |
陸機〈文賦〉、左思〈三都賦〉 *陸機〈文賦〉是以駢賦發表之文學理論 |
||||
東晉 | 陶潛 | ||||
南朝 |
江淹〈別賦〉、〈恨賦〉 庾信〈哀江南賦〉 鮑照 鮑:ㄅㄠˋ / 庾:ㄩˇ |
||||
唐 | 律賦 |
唐賦 詩體賦 |
1.科取考試,以賦取士 2.較排賦更講究對仗、押韻,規定嚴格,較無內容。(立韻險難,要求音韻協調,對偶工整) 3.製題新巧。 |
薛逢、宋言、吳融 | |
唐末 宋 |
散賦 |
文賦 |
以散文方法作賦,力去駢律惡習,駢散相間,主於說理。 |
杜牧 歐陽修〈秋聲賦〉 蘇軾〈赤壁賦〉 |
|
明清 |
股賦 | 由律賦、散賦雜揉而成﹐寓駢於散,於對偶中加入八股文句法。 | 無 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