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文字的起源

鄭樵《通志》:「獨體為文,合體為字。」

段玉裁《說文解字注》象形、指事為文,形聲、會意為字。

呂不韋《呂氏春秋》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。→稱「字」之始

秦始皇瑯琊刻石,同書文字 →「文字」連用之首見

 

(二)文字的結構

  六書 許慎《說文解字》  
基本法則 象形 象形者,畫成其物,隨體詰詘,日月是也。 戶、人、牛、羊、木

1.表形文字(物象)

2.多為名詞

3.具體

  指事

指事者,視而可識,察而見意,上下是也。

本、末、刃

1.表意

文字(意象)

2.多為動詞、形容詞

3.抽象

  會意

會意者,比類合誼,以見指偽,武信是也。

吠、鳴、男、從、步、涉 形符+形符

 

 

形聲 形聲者,以事為名,取譬相成,江河是也。

睛、精、菁、

淺、錢、賤

形符+音符
補助法則 轉注

轉注者,建類一首,同意相受,考老是也。

  增字法:一義多字
  假借 假借者,本無其字,依聲託事,令長是也。

而:兩頰的鬍鬚→連詞

耳:耳朵→語氣詞「罷了」

自:鼻→介詞「從」

須:鬍鬚→必「須」

增義法:一字多義

 

(三)文字的特質

1.一字一音節

2.一字一形體(方塊字):辭賦、駢體文、詩、詞、曲等的駢偶與對仗,都是建立在這個特質上。

3.一音多字

4.兼形音義三者

5.分平上去入

(四)文字的演變

秦代施行「書同文,車同軌」,在漢字發展史上產生重要的轉變。

以秦代前後劃分古文字今文字

0002

字體名稱 盛行時代 別稱 說明
甲骨文 殷商

卜辭

殷墟書契

1.刻劃書寫在龜甲獸骨上面。

2.目前所知最早的文字。

3.劉鶚《鐵雲藏龜》是第一部甲骨文專書。

金文 商周 鐘鼎文˙ 籌刻在銅器上的文字。
古文

戰國時代

六國文字

蝌蚪文

1.許慎《說文解字》中所收的古文

2.孔壁中所發掘出來的古書上的文字,其體與籀文不同。

籀文

戰國時代

秦系文字

大篆

相傳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。

小篆  

1.秦代書同文以後通行的文字,是李斯等人據籀文省改而成。

2.上接籀文,下開隸書,字形仍存六書原意。

隸書  

1.為漢代通行的字體,即今文

2.相傳是秦代程邈為求書寫簡單而作。

3.可分為秦隷(古隷)漢隷(八分書)

4.隷變:改變篆書形體,不再遵守六書原則。

楷書 東漢以後

正書

真書

 

1.為魏以後文字的正體,相傳是東漢王次仲去掉隷書的法而作。唐代稱之為今隷

2.為現在通行的字體。

草書 東漢以後

 

1.東漢章帝時杜度所作,是隸書的草寫,稱為章草

2.東漢張芝將章草在加簡化、快寫,創立今草

行書 魏晉以後  

1.據楷書而簡易書之,筆畫連綴,流動運行,故稱行書。

2.相傳為東漢劉德昇所創。

3.晉王羲之〈蘭亭集序〉是歷代書家奉為圭臬的形書範本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ent 的頭像
    Vent

    光在哪,神在那。

    V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